Plenus 米食文化研究所

便當專欄

在沒有外食餐館的年代,長時間外出或旅行途中通常是食用隨身攜帶的食物。
日本的隨身攜帶食物很講究適合帶著走的容器,並且很重視配色,
在盛裝食物時會考量各種烹調方法做成的菜餚與食材的顏色,同時也很注重季節感的呈現,
因此成為日本獨特的飲食文化,甚至便當(日語發音BENTO)一詞已在其他國家成為固有名詞。

本文將從各個時代、場景、登場人物等角度切入並介紹日本的便當文化。

賞花與便當

賞花的由來

日本代表性的「花」就是「櫻花」。每當到了有櫻花消息的時節,人心總是莫名浮動,人們都會不由得前往賞花。櫻花為什麼會這麼吸引人呢?自古以來,櫻花就被視為「田神(農神)棲息的樹」。「SKURA(櫻花)」的「SA」代表田神、榖靈,「KURA」則有神座的意思。櫻花是告知春天來臨的花。古時人們會從櫻花綻放的情況占卜這一年稻米的收成。當花景取代雪景時,人們會到山上迎接「田神」,以酒菜招待神明,祈禱豐收。日本各地保留的「山遊」、「野遊」習俗中,也帶有「直會(祭神後分享供品的宴會)」的意義,透過和神明同食共飲與神明加深關係,以得到神明保佑。賞花就是從這樣的農耕信仰開始。

平安貴族的賞花

賞花據說是源自奈良時代貴族的活動,不過當時賞的是梅花。《日本後記》中有嵯峨天皇※在宮中庭園舉辦「花宴之節」(弘仁3年/812)的紀錄,據說這就是最早的賞櫻。在那之後每年都會舉辦花宴,賞櫻的宴會從天長8年(831)開始成為宮中的例行活動。受到熱愛櫻花的嵯峨天皇影響,賞花在貴族之間也廣為流行,貴族們會在櫻花樹下作漢詩、演奏音樂、跳舞等,享受各種娛樂。
※在位:大同4年(809)〜弘仁14年(823)

源氏物語繪合 蝴蝶圖屏風(左扇) 狩野晴川院養信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這是《源氏物語》中「蝴蝶」的場景。圖中刻劃人們駕著龍頭鷁首的船享受船上賞花,還有童子在櫻花樹下跳舞等貴族華麗的賞花場景。
觀櫻圖屏風 住吉具慶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伊勢物語》「渚之院」的場景。描繪惟喬親王一行人在盛開的櫻花樹下賞花的情景。每年櫻花盛開時,親王都會攜伴出遊賞花,不分身分高低,詠詩取樂。

擴及到武士社會的賞花宴會

不久之後,賞花的風氣也擴及到武士社會。豐臣秀吉也是鍾愛櫻花的人之一。秀吉的「吉野賞花(文祿3年/1594)」與「醍醐賞花(慶長3年/1598)」有許多人陪同,設置酒席與茶席,享受扮裝與不拘禮儀的酒宴的樂趣,場面盛大而豪華。秀吉的賞花方式讓賞花從欣賞絲竹與舞蹈的優雅活動,轉變為眾人聚在一起歡鬧享樂的活動。

重要文化財 紙本著色醍醐賞花圖〈六曲屏風〉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收藏

秀吉的醍醐賞花有北政所、淀殿、秀頼、德川家康等多位諸侯及妻子等約1300人參加,規模非常盛大。賞花時設置酒席與茶屋,並享受扮裝的樂趣。女性參加者會更換兩次服裝,增添華美氣氛。從賞花活動中,也能看出他在成功統一天下、繼承人也誕生之後的安心感。秀吉在這次賞花的半年後過世。

江戶庶民的賞花與便當

不只貴族與武士,從江戶時代的寬文年間(1661~73)起,庶民也開始盛行賞花。當時一般的「賞花」是欣賞寺廟神社盛開的一棵櫻花樹。享保年間(1716〜36),第八代將軍吉宗在飛鳥山、隅田川堤、小金井堤等地種植數千棵櫻花,並鼓勵庶民賞花後,日本這才開始能欣賞櫻花同時綻放的壯觀景象,也使得賞花成為庶民一年當中的重要活動與樂趣。當櫻花開始綻放,眾人就會結伴去賞花,在樹下舉辦宴會取樂。

江戶時代的賞花是什麼樣子?有多幅描繪賞花景象的浮世繪保留至今,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的情景。

写真:花見の戯
「花見之戲」歷史民俗博物館收藏 慶應4年(1868)
描繪庶民以各自的方式享受賞花樂趣的景象。有鋪毛氈擺出便當的女性,也有販售食物的攤販及賣酒的人。邊吃邊喝、載歌載舞,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開心。
写真:紙本著色醍醐花見図、六曲屏風
「江戶名所圖會 飛鳥山」歌川廣重  北區飛鳥山博物館收藏
這是飛鳥山的賞花情景。女性們鋪著緋色毛氈,並擺出便當。毛氈上的右前方有餐盒、重箱、溫酒用的戶外小爐子「燗銅壺」等。畫中還描繪了彈奏三味線的女性,以及在後方穿著同樣服裝跳舞的女性。賞花對於庶民來說是春季的祭典,便當裡裝了各種大展手藝的美食。

長屋賞花

傳統落語有「長屋賞花」的劇目。有一天,貧窮長屋(建成長排的多間住屋)的房東邀眾房客賞花,並道:「大家一起去賞花,快活熱鬧地慶祝,把窮神趕走吧。」房東他準備了酒和裝滿美食的重箱(多層餐盒),因此一群人便開心地出門。然而房東的酒是用水稀釋的熬煮番茶,玉子燒是黃色的醃蘿蔔,魚板是鍋巴(稱作「釜底」,有些落語家則是切成半月形的蘿蔔或白色蘿蔔乾),全部都是代替品。

原本心懷期待的房客大失所望,不過從這則落語可以看出,即使是住在陋巷長屋的貧窮庶民,也已經認知到「賞花」是眾人同歡的活動,並且會帶著「酒」和「裝了玉子燒、魚板的便當」。

各式各樣的人居住的長屋 《浮世床》
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江戶時代的賞花便當

賞花宴席的重點是便當。「賞花便當」是眾人一起享用的餐點,製作時便會意識到,這道餐點會「被看」或「給人看」。

江戶時代後期的料理書「料理早指南」也有記載「賞花便當」的食譜。書中記載「上之部」、「中之部」、「下之部」三種,從豪華的料理介紹到輕鬆的料理,裝滿了利用春天新鮮食材製作的美食。「上之部」有「卡斯提拉玉子燒」、「內臟魚板」、「蒸鰈魚」、「櫻鯛」、「比目魚生魚片」,以及「山藥糕」與「金團」等點心。另一個稱作「割籠」的便當盒裡,則放入烤飯團等。

在此參考《料理早指南》介紹的「賞花便當」上之部,重現當時的便當。

賞花提重
「賞花提重」
料理監修 江原絢子
製作 赤堀博美
初重什錦九種。卡斯提拉玉子燒(在雞蛋中加入磨成泥的山藥與砂糖,口感鬆軟的厚片玉子燒。使用濃口醬油與味醂調味。),內臟魚板(加入鮑魚內臟的魚板。江戶時代的料理書中,可以看到使用鮑魚的各種料理名稱。),玉川(使用磨成泥狀的鯛魚比目魚、山藥、雞蛋、黑芝麻等多種食材製作的魚板。),蝦子鬼殻燒,煮蓮藕,煮牛蒡,煮鱈魚子,銀杏,長鹿尾菜
二重。蒸鰈魚,鯛魚押壽司(鯛魚棒壽司。古時所謂的壽司(鮨)是指把鹽漬的魚和米飯放在一起發酵的「馴壽司」,不過到了江戶時代,出現了以醋飯代替發酵過程的「早壽司」。),甜醋薑,蘿蔔乾(泡過水恢復原狀的蘿蔔乾。用醋醃漬。),甘露梅

賞花便當盒

昔日賞花時裝滿美食的便當盒是什麼樣子?在便當文化開始遍地開花的江戶時代,人們製作出各式各樣的便當盒,不僅注重功能性,也非常講究樣式與設計。

野便當

在庶民開始盛行賞花之前,貴族諸侯之間就有賞櫻、賞楓等到野外踏青的活動。當時攜帶的就是「野便當盒」。除了酒器、重箱、飯碗、湯碗等餐具,通常還裝入點茶用的茶具,因此又稱為「茶便當」。盒子側面裝了金屬零件,可以把棒子穿過去,扛在肩上搬運。

「葵紋蒔繪野便當」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有德川家葵紋的最高級野便當盒
「帶溫酒爐子的提重」照片提供 瀨戶昇
房屋形狀的盒內,也裝了溫酒用的小爐子。
重箱・提重

賞花時攜帶的便當盒,主要是「重箱」。「重箱」於室町時代出現,到了江戶時代中期,在庶民之間也變得普及。重疊起來不佔空間,擺開後又能一次提供多種料理,是很受到重用的容器。正式的重箱是四層,不過江戶時代也有十層的重箱,且有四方形、圓形、五角形等各種形狀。有蒔繪裝飾的豪華重箱,也有平民用的樸素重箱,種類繁多。

為了方便攜帶而加了把手的「提重」也常被使用。裡面放置重箱、酒壺、杯子、分菜用的盤子、筷子等。除了攜帶用的功能之外,也會因應季節與出遊主題而製作,作為宴會用的特別容器,能在看戲、賞花、賞紅葉、賞月、傍晚乘涼等四季遊山玩水時派上用場。

「貝盡蒔繪提重」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一人便當」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
里芋菊蒔繪重箱
割籠・折箱

「割籠」是以檜木等白木薄片製作,裡面有分隔的便當盒。因為有分隔,可以避免食物味道沾染到其他料理,在出外用餐或分裝食物給其他家庭時很方便。檜木含有抗菌成分,可以延緩食材腐壞,保持新鮮。具有優異的透氣與保濕性,即使放久了,裡面的食材也不易變硬。

和割籠同樣使用白木的便當盒,還有「折箱」。「折箱」源自佛具、神具及作為餐盤使用的折敷,是拋棄式的容器。這是日本特有的拋棄式容器。

《料理早指南》
插圖中的「割籠」(左下)
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現今仍在販售的「折箱」
照片提供:折箱工房 折五四商店

古今東西的賞花名勝

有許多浮世繪作品描繪自古以來受到喜愛的賞花名勝。
賞花名勝是由眾人的情感孕育而生。
接下來要介紹賞花名勝及人們對於當地櫻花的情感。

上野(東京都台東區上野恩賜公園)

江戶第一的賞櫻名勝,就是被形容為「滿山無處不是花」的上野東叡山寬永寺。創建者天海大僧正以「比擬」的想法※,從吉野移植櫻花,想要讓寬永寺成為庶民休憩的場所。這就是上野成為櫻花名勝的由來。

寬永寺境內也有對庶民開放,不過因為是德川家祭祀歷代祖先的寺院,禁止演奏歌曲、喝酒、賞夜櫻。時間來到明治6年(1873),這裡成為日本第一座公園。雖歷經因戰爭與地震而荒廢的時期,在第二次大戰後的貧困時代,地方上的人們合資種植了1250棵櫻花、300棵八重櫻等櫻樹,進而造就了現今上野櫻花的景觀。

「名所江戶百景 上野清水堂不忍之池」
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在德川三代(家康、秀忠、家光)皈依之後,同時也是政治參謀的天海(天文5年/1536〜寛永20年/1643)基於「四神相應」的想法,以平安京為藍本規劃江戶城。建造城市的過程中,除考量江戶的防禦與繁榮,天海也認知到提供庶民休憩場所的重要性。上野東叡山的櫻花就是基於此目的種植。

飛鳥山(東京都北區飛鳥山公園)

昔日的飛鳥山不只是風景名勝,也是將軍家的鷹獵場地,庶民無法進入。吉宗把江戶城內的1270棵櫻花移植到此地,並開放給庶民。在櫻花盛開的時候,他會命令部下端來大量酒菜分享給庶民。多虧像這樣積極的獎勵政策,飛鳥山成為賞花名勝,吸引大量人潮。現在飛鳥山上種植了650棵櫻花,晚開的八重櫻特別受歡迎。

「名所江戶百景 飛鳥山北的遠景」
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隅田川堤(東京都墨田區隅田公園)

「眾多賞花景點當中,沒有比墨堤更熱鬧的地方」,這句話描述的就是隅田川堤。與飛鳥山並列的賞花名勝隅田川堤的櫻花,也是由吉宗種植。在吉宗獎勵賞花的同時,從市區搭船到隅田川堤的交通很便利,且隅田川堤距離淺草及吉原等花街也很近,因而成為熱門的賞花名勝。現今人們也可以搭乘屋形船或水上巴士賞花。

浮世絵:花見帰隅田の渡し
「賞花歸來隅田渡口」 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賞花特產.櫻餅

「櫻餅」是很受歡迎的賞花特產。江戶時代中期,隅田川沿岸的長命寺守門人用鹽漬櫻花落葉包起含內餡的麻糬,並在門前販售,結果大受好評。

《兔園小說》(※曲亭馬琴等編・文政7年/1824)中有記載一年醃漬77萬片櫻花葉,賣出38萬7500個櫻餅,其高人氣可見一斑。因其由來,櫻餅在江戶被稱為「長命寺餅」,不過在關西是以源自位於藤井寺市──道明寺的糯米粗粉(道明寺粉)製作,故稱為「道明寺餅」。

※由曲亭馬琴號召文人,每個月一次發表怪談奇談的活動,稱為「兔園會」。而這本書中收錄了該聚會中所發表的故事。

接下來介紹江戶以外的賞花名勝。

嵐山(京都市右京區嵐山公園)

嵐山的櫻花始自後嵯峨天皇※移植吉野櫻花,歷代天皇都到此賞花。到了明治時代,則有岩倉具視組織了保全會,致力於種植櫻花樹。
大正時代到日本留學,且在日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相的周恩来也曾為嵐山櫻花感動,是很有名的軼聞。嵐山山麓種植約1500棵櫻花樹。今日從渡月橋上或屋形船賞花的活動很受歡迎。
※在位:仁治3年(1242)〜寛元4年(1246)

「京都名所之 嵐山滿花」 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圓山公園(京都市東山區)

圓山公園的「祇園枝垂櫻」
又稱為「祇園夜櫻」。

圓山公園以夜櫻聞名,與謝野晶子※曾歌詠:「櫻花盛開的月夜,經由祇園前往清水,遇到的人都很美」。以「祇園夜櫻」著稱的枝垂櫻樹齡約90年,是繼承結束220年壽命的第一代樹木的第二代。夜晚在火堆照明下,櫻花美景如夢似幻。夜間照明到凌晨1點為止。園內還另外種植了約800棵櫻花樹。這裡被譽為京都第一的賞櫻景點,開花時節,彷彿整座公園都在櫻花樹中。
※生卒年:明治11年(1878)〜昭和17年(1942)

吉野山(奈良縣吉野郡吉野町吉野山)

吉野自古以來就是賞櫻名勝,吸引眾多遊客,並留下許多詩歌。200種、約三萬棵櫻花構成的風景相當壯觀,有「一目千棵」之稱。這樣的景觀也孕育出山岳信仰。櫻花被當作神木而受到保護,參拜者也有捐贈櫻花樹苗的習慣。熱愛吉野櫻花的西行※在吉野結廬,並留下「自從望見 吉野山樹梢之花的那日 便心醉神馳」等多首詩歌。平成16年(2004)7月,包含吉野山的「紀伊山地的聖地及朝聖路」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
※生卒年:元永元年(1118)〜文治6年(1190)

弘前公園(青森縣弘前市弘前公園)

弘前城護城河的花筏景觀
 照片提供:弘前公園綜合資訊網站

東北賞櫻名勝中,最著名的就是青森縣弘前市的弘前城(弘前公園),不過意外的是,這裡的歷史其實並不長。江戶時代,城內庭園的樹木主要是松樹,櫻花只有25棵。但在明治維新廢藩置縣後,舊藩士在荒廢的城堡遺跡種植了1000棵櫻花,接著大正天皇成婚祈念時又種植了1000棵,昭和時期1300棵,再加上接連有熱心人士捐贈植樹,使這裡成為了櫻花名勝。此處地處北方,花期是從四月下旬才開始,黃金週正值最佳賞花時期。粉紅色花瓣完全覆蓋護城河的「花筏」景觀相當壯觀。

河津川沿岸櫻花樹(靜岡縣賀茂郡河津町)

靜岡縣伊豆半島的河津櫻以早開的櫻花著稱,2月上旬就開始綻放。昭和30年(1955)發現原木,經過11年,首度綻放深粉紅色的花朵。經由學術調查,於昭和49年(1974)判定為新種,成為河津町的町花,官民共同持續種樹,現今約有8000棵櫻花營造出美麗的景觀。花期很長,可以欣賞約1個月。

搭配季節和大自然享用的便當

自古以來,日本就有「野遊」、「野掛」這類在春季或秋季氣候溫和的日子到山野遊玩、野餐的活動。這項活動不單只是在野外飲食,而是在季節的風景中,與大自然合為一體,享受飲食的活動。在野外打開的便當,讓大自然、季節與人們產生連結,同時更能增進相聚的家庭與夥伴間情誼。

德島的遊山箱

四國德島有慶祝春季節日的可愛習俗。大約於舊曆女兒節左右,每年的4月3日孩子們會在小型重箱裡裝滿美食,到山野或海邊遊玩。依街上、海邊、郊山等不同居住地,就會有賞花、戲水、遊山等不同的遊玩方式。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年一度可以和夥伴自由玩耍的特別節日。

大正時期或昭和初期拍攝,
圍繞遊山箱的家庭照片

每一個小孩都擁有自己專用的小重箱,稱為「遊山箱」。家人會在遊山箱裡裝滿壽司卷、玉子燒等美食與點心,讓孩子帶出去。吃完後,附近的人也會替孩子裝入更多食物。江戶時代以來延續至今的風俗,對孩子來說是無法忘懷的快樂回憶,也能感受到大人守護並支持孩子成長的溫暖眼神。這項風俗在昭和中期之後逐漸消失,不過近年來也有人試圖復興。

德島流傳的遊山箱是小型手提重箱。裝入三層餐盒的箱子上,繪有各式各樣的圖案。一般來説,下層是壽司卷,中層是紅燒菜,上層則是外郎糕或寒天等。

照片提供:皆為遊山箱文化保存協會

監修者紹介

權代 美重子

生於1950年。曾為日本航空(株)國際線客室乗務員・文化事業部講師(接待指導),後設立Human Education Services。1997年(財)起以日本交通公社委任講師的身分,從事提升觀光各領域的接待、指導接待服務產業培育事務的同時,任職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地方政府觀光振興顧問與委員。2009年起成為高崎經濟大學・其他兼任講師。致力於研究「接待服務產業」「日本款待與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