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nus 米食文化研究所

洋食發展沿革

創立於明治19年(1886年)的西餐廳「彌生軒」

從京橋新橋迄煉瓦石造商家之圖
—曜齊國輝作 /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明治初期京橋新橋的風景

日本飲食文化別具風格,同時於國際間占有一席之地,舊時於汲取中國大陸的飲食文化之餘,更以日本人獨特的細膩感性,精心雕琢四季迥異的自然恩澤,在歷經了千年以上的時光流轉后,如此瑰麗的的飲食文化遂而成形。爾後,經鎖國時代發展出獨特文化,又在明治時代受到「西方」異國文化的影響。

「Plenus」便是由這間源自傳統與現代的分歧點,對飲食文化賦予莫大影響的時期所創立的西餐廳—「彌生軒」演變而來的。

「彌生軒」的招牌

1886年(明治19年)5月,塩井民次郎 (株式會社Plenus創始人的祖父) 於南茅場町的日枝神社境內,開設了西餐廳『彌生軒』。當時正值日本國內大舉推動現代化改革的迅速變遷時代,在陸續引進西方制度、產業、技術的時代背景下,明治政府為了與歐美列強並駕齊驅認為必須採取大力推廣西餐的外交政策。

以皇室將法國料理納入正式料理為開端,日本飲食文化便不斷汲取西餐這類新穎的用餐形式,而當時作為迎賓館之用的飯店、兼具文化沙龍作用的西餐廳,則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此這般,西餐便以上流階級為主,開始於日本社會中日漸普及。

新撰東京名所圖會
明治34年(1901年)
攝社山王日枝神社的景象

"新撰東京名所圖會"
明治34年(1901年)
攝社山王日枝神社的景象

可見『彌生軒』之標記

"明治23年(1890年) 東京買物獨案內商人名家" 上原東一郎作 /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進入明治時代以後,作為社交場所、文化沙龍之用而有多間西餐廳陸續登場。「東京買物獨案內商人名家」,有如現代版的旅遊手冊,其中可見『彌生軒』之店名。

當時造訪『彌生軒』的賓客亦包含多位政府高官,據說其中不乏陸軍大將大山巖、勝海舟、警視總監樺山資紀等知名人士。多部文獻中可見『彌生軒』的身影,因此可瞭解到彌生軒並非僅僅以西餐廳身分於商業層面上獲得成功,而是同時於文化層面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此外,由於南茅場町這條「金融證券之街」緊鄰現代化潮流中心的兜町,因此『彌生軒』便成為了政界、商界、軍方高層等多數上流階級出入的社交場所,並以文化沙龍的角色,為日本現代化發展做出許多貢獻。

明治時代後期,飲食西化更為普及,鼓勵大眾食用肉品、西式蔬菜滲透至一般家庭、引進新式調味料及前衛的調理方法,使得日本飲食文化出現了多元的變化。現代日本人所喜愛的日常飲食,便是將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飲食融合獨特西方形式而成。這份在飲食方面的靈活性以及將異國文化轉變為本國文化所衍生而來的感性,不僅是日本的飲食風格,更可稱得上是近來廣受海外歡迎的日本飲食文化根基。

創造出新價值的「彌生軒」誕生至今已約130年,Plenus米食文化研究所也將繼續前進,期許能成為傳遞日本米食文化價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