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nus 米食文化研究所

Yoshoku Roots Story 洋食发展沿革

西餐的开端

相片:武州横滨接待处飨宴之图 横滨市中央图书馆藏品

武州横滨接待处飨宴之图 横滨市中央图书馆藏品

古往今来,人们在款待贵宾时都少不了豪华的美食。例如,天正10年(1582年),织田信长宴请德川家康的飨宴料理(本膳料理)“安土飨应膳”,就被称为是一场大量使用了山珍海味,极尽奢华的盛宴。实际上,不只是信长这个例子,无论任何时代,豪华奢侈的款待都一直被当做迎接宾客时不可或缺的待客之道。
安土飨应膳(十五日安稳膳)

本膳料理起源于室町时代的武士门第的飨宴料理,到江户时代盛行起来。这种料理以本膳为基本,根据礼仪级别菜肴的数量也会增加,通常有三菜一汤、五菜二汤、七菜三汤等形式。

相片:安土飨应膳(十五日安稳膳)

安土飨应膳(十五日安稳膳)
公益财団法人安土町文艺之乡振兴事业团藏品

明治之后,作为与欧美各国建立和谐外交关系的手段,不只是日本料理,提供西方人喜爱的西餐也成为了当务之急。配合当时的这种情况,各种有关西餐的料理书籍和礼仪指南也纷纷出版,同时加深对西餐理解的活动也变得非常活跃。此次,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接收西方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饮食文化带来的影响。

用来宴客的传统本膳料理——其评价如何?

幕府时代末期日本开放国门后,需要款待诸多来到日本的外国人。一开始,人们是以作为日本传统正规料理的“本膳料理”来宴请这些外国人的。但是,据当时的记载称,这种方式似乎并未让那些外国人感到满意。

图片:描绘了嘉永7年(1854年)佩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时,幕府设席飨宴的情形。
描绘了嘉永7年(1854年)佩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时,幕府设席飨宴的情形。
横滨接待场秘图 长野市教育委员会真田宝物馆收藏

嘉永7年(1854年)在横滨举行《日美和亲条约》的会谈时,日本方面为培里提督一行举办了祝贺的飨宴会谈时,日本方面为佩里提督一行举办了祝贺的飨宴。据称在当时的飨宴上,使用了大量山珍海味的奢华的“本膳料理”首次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耗资昂贵的飨宴却未能获得佩里等一行外国人的喜欢。

相片:宴请佩里的料理(复制)
宴请佩里的料理(复制)
照片提供:御食国若狭小滨食文化馆 奥村彪生监修

此外,也有记载称嘉永6年(1853年)在长崎举办宴请俄国使节普提雅廷提督的飨宴时,就使用七菜三汤的“本膳料理”进行了款待。但是,当时外国人的反应却不太理想,虽然他们对“黑色的浓汤”(应该是味噌汤)表示了肯定,但是对鱼肉做的清汤却表示“感觉就是单纯的开水,一点都不好喝”。宴请佩里一行人时的反应也一样,对于平时吃惯了浓重口味饮食的外国人来说,味道清淡的清汤还是不受欢迎的。

与西式飨宴方式的接触

在帕沃坦号军舰后方甲板上举办宴会的情形
 横滨开港资料馆藏品

在幕府时代末期最先接触到西式飨宴料理的,是与佩里提督等人进行签订《日美和亲条约》谈判的幕府官员们。

在横滨飨宴的一个半月后,也就是嘉永7年(1854年)3月27日,佩里提督在帕沃坦号军舰上举办晚宴,招待了林复斋大学头等70名日本人。据称,晚宴不仅准备了汤品、盐腌火腿、烤牛舌等西餐,还用水果宾治、砂糖点心、牛奶点心等甜品进行了款待。记载上称,幕府的官员们感到极为好奇,不失礼仪地品尝了所有的料理,没有吃完的还用怀纸包好带了回去。另外,将未吃完的食物带走的日本式习惯,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似乎非常怪诞不经,在众多文献中还曾被作为嘲笑的对象受到讽刺。

西式社交场所的起源

在日本,自古以来招待海外宾客的社交场合就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一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历史可追溯到奈良和平安时代(7—11世纪前后),博多及京都等地建造的“鸿胪馆”,这是用来款待来自大陆的外交使节和商人的迎宾馆。

日本开放国门之后,作为建立和谐外交关系的手段,举办款待欧美公使及要人的晚餐会及宴会的机会越来越多,明治6年(1873年),日本政府规定必须要在官方宴会中采纳法国料理。

图片:鹿鸣馆
鹿鸣馆交谊舞会的浮世绘(1888)
相片:鹿鸣馆晚餐会菜单(复制)
鹿鸣馆晚餐会菜单(复制) 
照片提供:御食国若狭小滨食文化馆 奥村彪生监修

此外,明治16年(1883年),作为接待外国国宾及外交官的社交场所,还修建了“鹿鸣馆”。“鹿鸣馆”不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同时也是一家兼具住宿设施和酒吧的气派不凡的综合饭店。当然,此处提供的宴席,也是采用了正式的法国料理的形式提供。

此外,明治23年(1890年),在财政界人士的推动下,新的迎宾馆“帝国饭店”建成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帝国饭店”一直都在民间外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图片:最初的帝国饭店
最初的帝国饭店

遍布日本全国的西式饭店和西餐店

安政5年(1858年),日本与各国先后签订修好通商条约之后,大量的外国人开始涌入日本。鉴于这种情况,修建适合接待欧美宾客的饭店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横滨饭店”(1860年)、“兵库饭店”(1871年)、“筑地饭店馆”(1868年)等西式饭店纷纷在各地开始营业。这些饭店的特点是不仅提供住宿,同时还兼具餐厅、酒吧和娱乐设施(台球厅)等。

图片:筑地饭店馆
筑地饭店馆正门(1869) 3代歌川宏重

此外,在外国人居住的各地区,还有“良林亭(长崎)”(1863年)、“五岛轩(函馆)”(1879年)、“意大利轩(新潟)”(1881年)等多家提供西餐的餐厅也相继开业。另一方面,明治初年前后西餐店同样也在东京接二连三地开业,神田的三河屋(1867年)、筑地的精养轩(1872年)、上野的精养轩(1876年)等,这些引领时代前进的众多名店也一时名声鹊起。时至今日,“五岛轩”和“上野精养轩”依然仍在营业。

图片:《东京购物自行指南商人名家》
《东京购物自行指南商人名家》明治23年(1890年)
上原东一郎著 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品

即便如此,很多人对西方礼仪还是感到一头雾水,这也是事实。当时的文献中就有很多日本人在西方礼仪中狼狈不堪的记载。其中,既有使用没有用惯的刀叉吃饭时割伤了嘴巴的惨状,也有直接嘴对汤盘,结果喝汤时洒得胸前膝盖上满是,大出洋相的笑话。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新的西式礼仪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尤为难以理解。

图片:《时事新报复刻版》
《时事新报复刻版》明治23年(1890年)5月2日 龙渓书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社会上也出版了很多讲解西式礼仪的指南。特别是为了避免在外交场合有失礼仪,官员及军人等都在这些书籍中寻求交际所需的知识。

扩大到一般百姓中的西餐

日本在幕府时代末期开放国门之后,虽然西餐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被接受,但是对于一般百姓而言却依然高不可攀。在明治初期能品尝到西餐的,只是极为少数的特权阶级而已。

但是,到了明治后期,虽然速度还比较缓慢,但是在一般百姓的生活中已逐渐开始形成了品尝西餐的风气。但即便如此,采购昂贵的西洋食材及西式餐具也难如登天。于是,使用日本的食材及烹饪方法加以改良的西餐就诞生了。厨师们通过采用折中的方式,不断挖掘符合自己味觉的新口味,终于打造出了日本风味的西餐“日式西餐”。

在这个过程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三大日式西餐“日式炸猪排”、“咖喱饭”和“可乐饼”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款日式西餐的美味佳肴,无论是什么时代,都深受广大日本人民的喜爱。

其中日式炸猪排,据称是从源自法语的Cotelette和英语的Cutlet的“炸猪排”中衍生出来的一款菜肴。顺便介绍一下,最早构思出“炸猪排”的,是银座的炼瓦亭。明治32年(1899年)发售的“炸猪排”,是在炸猪排旁配搭卷心菜丝,浇上伍斯达酱食用的,这种方式立即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相片:银座 炼瓦亭 炸猪排
银座炼瓦亭的炸猪排
(照片提供:炼瓦亭)

但是,在这款人气菜单开发的背后,却有着炼瓦亭初代老板的各种挫折经历。炼瓦亭当初作为法国料理店,提供的是“仔牛炸肉排”,但是日本人的顾客却觉得“胃难受”、“味道太腻”等,对其评价并不太高。于是,炼瓦亭的老板设法改良,改用猪肉替代牛肉,并将包衣的芝士粉换成了鸡蛋,参考天妇罗的做法使用大量油进行炸制。

最初日式炸猪排是搭配面包提供的,但是为了满足一些顾客提出的“希望也能搭配米饭”的要求,于是炼瓦亭就开创出了用面包盘子盛上米饭提供的方式。

【参考文献】

主编介绍

东四柳祥子

梅花女子大学食文化学部教授。
石川县出身。专业为比较食文化论。
从小就异常地喜欢看料理书。大学时代曾有过在料理杂志及料理节目制作部门打工的经历,就此彻底迷上了食文化研究的无限内涵。
最近的爱好是探访海外的料理书店&收集筷架。
主要著作有《近代料理书的世界》(合著)、《日本的食文化史年表》(合编)、
*Japanese Foodways Past and Present*(合著)、《料理书与近代日本的饮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