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nus 米食文化研究所

Yoshoku Roots Story 洋食发展沿革

西餐的大众化 ~从外出就餐到家的味道~

西餐受到关注的大正时代

即便在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明治时代以后,家庭用餐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太大变化,食谱的菜肴搭配一般是米饭、汤汁配以蔬菜、鱼类的组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式料理也逐渐发生变化,变得重视西日融合,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很快地,经过日式改良后的西餐便在“洋食”的旗号下获得了话语权,也开始登上家庭餐桌的食谱。
进入大正时代后,烹饪书籍或女性杂志中将西餐当做家常菜来描述的情况越来越多,口味改良后与米饭相搭配的菜谱经常见诸于报端。炸肉排、咖喱饭、炸肉饼这三大西餐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受到关注。

享受西餐的昭和时代

到了昭和时代,西式化进程以城市生活为中心得到进一步发展。百货商场开始销售以洋酒为代表的欧美进口食材,并开设西餐餐厅。引领潮流饮食文化的百货商场,作为全家人游玩的场所而受到了热烈欢迎,对西餐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闹的百货商场
《现代商业影集》昭和11年(1936)
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
在设置于餐厅入口处的玻璃橱窗里,陈列菜单样品的这个风格,是日本的独特风景。当时据说也在入口处销售餐券。在左图的照片说明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不知是否由于经历过地震的东京人对于用餐的执着急遽增加,餐厅的数量剧增,尤其是百货商场的餐厅,绝对可以满足东京市民的用餐需求(原文如此)”。可以看到在关东大地震后西餐的普及更为显著。
东京影集 昭和7年(1932)
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  
昭和50年(1975)前后的冷冻食品卖场
照片提供方:日冷食品

在战后经济高速成长期,随着电饭煲及电冰箱等厨房家电的普及,速食食品、蒸煮袋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烹饪加工食品的销售,使得家庭饮食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蒸煮咖喱为代表,冷冻炸肉饼或冷冻汉堡肉排等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西餐菜品,开始不断摆上平时的餐桌。

照片提供方:日冷食品

随后,通过举办东京奥运会(昭和39年/1964)及日本万国博览会(昭和45年/1970)等国际性活动,日本的餐饮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尤其是借万博会之机打入日本市场的快餐受到了高度关注,汉堡及炸鸡等也是在此时出现在饮食生活当中。

日本世博会(大阪)的肯德基试营店
照片提供方:日本肯德基炸鸡株式会社
昭和46年(1971) 银座 麦当劳一号店
照片提供方:japanarchives

在高呼“一亿总美食时代”的1980年代,积极奔赴海外进修的餐饮从业者数量增多,提供正宗法国菜或意大利菜的西餐厅也相继出现。伴随著这种变化,西式料理中不可缺少的芝士及红酒的消费量也大增,饮食生活的西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从矮脚小桌到西餐桌

战后居住环境的变化对日本餐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弥补战争造成的住宅不足问题,昭和30年代(1955~1965)出现了以餐厅卧室分离为主的2DK结构住宅区住宅。随着新式欧美生活方式的采用,用餐方式也从围坐于矮脚小桌演变为围坐于西餐桌的方式。此外,厨房位置极靠近餐桌并配备有下水道或煤气,也加快了一边和家人说话一边烹饪这种生活方式的普及。
在同一时期内,电饭煲、电冰箱、烤箱、家用电子微波炉等厨房家电的开发也向前推进。这些家电的出现不仅减轻了烹饪负担,也成为了大餐盘西式宴客菜肴品项种类扩增的契机。

矮脚小桌
西餐厨房

通过电视学西餐

日本的广播烹饪节目始于大正14年(1925)。通过真人声音学习烹饪的方式,对此前一直是通过烹饪书籍或杂志等媒体获得新信息的女性而言,无疑是一种划时代的体验。
但到了战后,通过电视而不是广播的学习方式变得相当普遍。可以亲眼看到步骤的电视烹饪节目也包含有娱乐秀式的新鲜感与乐趣,很快就俘获了对西式菜肴怀有憧憬的主妇们的心。

跟着课本学烹饪的电视节目《今日烹饪》

电视烹饪节目的开山鼻祖是昭和31年(1956)播出的《太太的烹饪笔记》(日本电视台),据说当时的收视率一度超过了30%。
昭和32年(1957),一直播放至今的长寿节目《今日烹饪》(NHK)开播。为了让观众能在家里重现和节目一样的烹饪效果,该节目采用了一丝不苟地展示调味料分量或步骤的方式,受到了高度关注。而第一集中介绍的菜品便是“牡蛎咖喱饭”。节目开播后的一个月内陆续介绍了“炖品”、“奶油通心粉”等,从中能够看出对西餐菜品的关注。在开播的第二年甚至发行了教材,以期在家庭烹饪中助观众一臂之力。通过电视学烹饪的方式因其浅显易懂而大获成功,此后逐渐成为学习烹饪的标准。

NHK《今日料理》教材
昭和33年(1958)5月创刊号
NHK出版 封面插画 齐藤清

此外主讲人的阵容也变化多端,从以东京奥运村餐厅餐厨总监的身份一展身手的村上信夫(帝国酒店)、法国菜泰斗小野正吉(酒店大仓)等顶级主厨开始,精通各国料理的烹饪研究专家们纷纷出镜,传授正宗西式料理的诀窍。

课间餐中的西餐经验

昭和30(1955)年前后的课间餐景象

战后为了达到改善儿童营养的目的,日本的学校重启了课间餐制度。除提供面包牛奶之外也积极地引入了西式配菜,对后来日本人的饮食偏好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治〜昭和初期

课间餐是从山形县鹤冈市最先开始的。明治22年(1889),建校于大督寺寺内的“忠爱小学”针对生活艰苦吃不饱的贫困儿童无偿提供餐食,被视为最初的课间餐。此时的菜单是简单的“盐米饭团、鱼干、腌菜”。有过这样一段历史,今天的鹤冈市有时也会提供和当时相同的盐米饭团菜单。

此后日本各地也在救助贫困儿童的名义下渐渐引入了课间餐制度,但未发展到全国范围。时局变迁,日本借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之机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向前线输送物资一旦变得如火如荼,后方的生活就必须面对食物不足的难题,课间餐终于在昭和16年(1940)被中止了。

明治22年(1889)课间餐的复制品  
(米饭团、盐鲑鱼、腌菜)
大正12年(1923)课间餐的复制品
(五色米饭、营养酱汤)
昭和22年(1947)课间餐的复制品
(脱脂奶粉、番茄炖品)
昭和时期(战后)

战争结束后,为了改善因食物供应困难导致的儿童营养状况的恶化,展开了重启课间餐的讨论。
昭和21年(1946),文部、厚生、农林三省颁布了《关于普及实施课间餐的奖励》的次官通告,确定了课间餐的政策方针。东京的永田町国民学校率先实施了战后首家课间餐供应,第二年即针对全国城市约300万儿童开始了课间餐的供应。

此外,战后美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日本课间餐提供了脱脂奶粉、黄油、果酱、罐装食品(火腿、香肠等)和面粉等。这样的经过使得面包和脱脂奶粉(后来是牛奶)成为了课间餐的固定搭配。

而为了弥补动物蛋白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不足,课间餐中引入了如炸鲸鱼肉、咖喱炖品、炸鱼和芝士焗烤等许多西餐菜品。这些课间餐的经验是喜欢吃西餐的孩子增多的一大原因。

昭和27年(1952)课间餐的复制品  
(纺锤面包牛奶(脱脂奶粉)
炸鲸鱼肉、白菜果酱)
昭和44年(1969)课间餐的复制品
(肉酱意大利面、牛奶、
法式沙拉、布丁)
昭和52年(1977)课间餐的复制品
(咖喱饭、牛奶、
盐渍蔬菜、水果(香蕉)、汤品)

照片提供方均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体育振兴中心

家庭外出就餐,吃西餐!

明治时代以后的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与此同时,家庭外出就餐的日常化也慢慢地显现出了机遇,于是出现了提供西餐的商场餐厅和大众餐厅。
而在战后经济高速成长期之后,出现了由外国资本主导的家庭西餐厅和快餐等新商业形态,这加快了以可承受的价格享受西餐的普及速度。

洋气的商场餐厅

从明治到大正时期,百货商场开始涉足自营餐厅,开始提供洋气的西餐。 但在当时,西餐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并不能轻易品尝到。
但进入昭和时代之后,家庭品尝西餐的潮流慢慢地变得愈发明显。昭和5年(1930),日本桥三越餐厅的负责人安藤太郎提出设想,推出了由各种西式菜品组成的儿童午餐。而昭和7年(1932),除儿童午餐之外,还推出了包括茄汁鸡丁炒饭、牛肉洋葱盖浇饭、面包、冰激凌、可可和水果等儿童菜单,可以发现家庭已经养成了吃西餐的习惯。

昭和5年(1930)的“儿童西餐”的重现

此外,日本跨越了战后萧条期,百货商场并不局限于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也朝地方各县市扩张。周末和节假日携全家老小去逛百货商场并在餐厅享受美食,成为生活在昭和时代的人们的一大乐趣。
要说百货商场餐厅的吸引力,便在于菜单的丰富多样。西餐和日餐自不用说,甚至还包括中餐及各类甜点,其老少皆宜的风格大获成功,成为了巩固家庭关系的好地方。

位于三越日本桥总店 总馆7楼的“特别餐厅 日本桥”
于昭和9年(1934)新馆扩建时开店。
此后几经修整,营业至今。
昭和33年(1958)人头攒动的商场餐厅。

照片提供方:株式会社三越伊势丹

便捷的大众餐厅

另一方面,街角大众餐厅的出现也推动了西餐的普及。其中在大正13年(1924)挂起“简易西餐”招牌在东京神田开业的须田町餐厅,就以远低于商场餐厅的价格提供咖喱饭和炸肉排等西餐,后来火爆至发展成为了连锁店。这种便捷餐厅的兴盛也促进了西餐的传播普及。

“须田町餐厅”
京桥分店开业当天拍摄的纪念照
大正13年(1924)11月
照片提供方:株式会社聚乐
愉快的家庭西餐厅

20世纪70年代日本出现了源自美国的家庭西餐厅。最初是成功参展大阪万国博览会(昭和45年/1970)的Royal创设的“Royal Host”餐厅(昭和46年/1971),随后“Denny’s”餐厅(昭和49年/1974)、“Joyfull”餐厅(昭和54年/1979)等连锁店相继开店。此后,家庭西餐厅在日本全国的餐厅数量有所增加,成为了家庭休闲的新去处。

要说日本家庭西餐厅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以汉堡肉排、意大利面、牛排等为主的西餐菜品,还在于它巧妙融入了日本酱汤和套餐风格。正是由于推出的菜单既是西餐又带有某种亲切感,才成功地赢得了许多日本人的喜爱。

尾声

在继昭和时代之后的平成、令和时代,日本饮食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可以享受到各国的菜肴和甜点。此外,在进口食品店和超市等也能买到更丰富的进口食材和调味料,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可以很便捷地查看菜谱和烹饪方法。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全世界饮食文化的时代。

然而,假如过于迷恋外国饮食文化,忽略了对国产食材的使用,以及对传统调味料的了解,则是本末倒置。事实上,日常饮食的多样化使得日本人正加速远离大米,伴随饮食西化而来的如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压等饮食习惯疾病的增加,也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重新挖掘了传统日式饮食讲究营养平衡的健康价值,相关研究也在增多。日式饮食眼下正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自明治时代以来发展并立足的西餐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但也不要忘记保持这样的态度,即日式风格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要将它们很好地结合,纳入我们的日常饮食生活。

西式调味料的历史

假如缺少面向家庭开发的西式调味料的普及,西餐的大众化便无从谈起。西式调味料由于早期一般都是进口产品,因此可能仅限于西餐厅或社会上层家庭使用,但从20世纪开始,日本国内逐渐开始生产,使其走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

番茄酱

明治41年(1908),在爱知县东海市已开始种植西红柿和其他西洋蔬菜的蟹江一太郎(现在的可果美株式会社的创始人)实现了番茄酱的开发与生产。不过,使用日本人并不熟悉的西红柿开发调味品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努力,番茄酱现在是蛋包饭、茄汁鸡丁炒饭,以及那不勒斯风味意大利面等经典西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初上市的番茄酱标签
照片提供方:可果美株式会社
蛋黄酱

日本第一款国产蛋黄酱是大正14年(1925)由食品工业株式会社(现在的丘比株式会社)推出的。为了受到大家喜爱而命名为 “丘比蛋黄酱”。其迷人的产品形象角色也极具魅力。
蛋黄酱的商品化使土豆沙拉和通心粉沙拉等西餐菜品有机会加入家庭烹饪的行列,这些菜品今天依然很受欢迎。

最初上市的丘比蛋黄酱
照片提供方:丘比株式会社
色拉油

大正13年(1924),日清豆粕制造株式会社(现在的日清奥利友集团)开始销售“日清色拉油”。“色拉油”这一名称源自于其冷却时不变硬,可直接用于色拉料理的特点。 当时食用油一般主要用于煎炸烹饪,但色拉油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在家里制作蛋黄酱和拌馅,在餐桌西化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日清色拉油 1加仑罐/大瓶
大正14年(1925)
照片提供方: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

主编介绍

东四柳祥子

梅花女子大学食文化学部教授。
石川县出身。专业为比较食文化论。
从小就异常地喜欢看料理书。大学时代曾有过在料理杂志及料理节目制作部门打工的经历,就此彻底迷上了食文化研究的无限内涵。
最近的爱好是探访海外的料理书店&收集筷架。
主要著作有《近代料理书的世界》(合著)、《日本的食文化史年表》(合编)、
*Japanese Foodways Past and Present*(合著)、《料理书与近代日本的饮食文化》等。